最後一句「無論愛不愛,下輩子都不會再見」,
與中國哲學的:「菩薩案前一爐香,修得來世鐵心腸」,你能參得了嗎?
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給兒子的一封信,
你可能看過好幾次,但每看一次都會有新收穫的,因為人都很健忘!
這些話也不一定是講給子女聽的,其實對每個人都是一種提醒!
最後一句「無論愛不愛,下輩子都不會再見」,
與中國哲學的:「菩薩案前一爐香,修得來世鐵心腸」,你能參得了嗎?
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給兒子的一封信,
你可能看過好幾次,但每看一次都會有新收穫的,因為人都很健忘!
這些話也不一定是講給子女聽的,其實對每個人都是一種提醒!
去理解『對方正在經歷什麼』,比『我要他做什麼』更重要。
不急不徐的陪著身邊的人去經歷去體會
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觀點
但卻是讓我很喜歡也想努力去實現的觀點
用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思維_。
『因為你是我很重要的人,我不想你不相信我,你對我很重要。』
因為在乎,所以答應你的,我一定都會做到。
我很在乎承諾,因為做到承諾代表你對這個人有多重視
所以當對方不守承諾的時候,又代表著相信的人有多受傷
因為在乎,所以要以身作則_。
體貼不該被『教』,也不該被『要求』,而是你怎麼被對待,就會這樣對待別人。
親愛的寶貝,馬麻希望你能懂得體貼、體諒身邊的每一個人
在你還沒懂事之前,馬麻會先學習,讓你從小感同身受
做一個善解人意的窩心男孩_。
第一次聽到媽媽這麼說,我想他要表達的應該是
【菩薩案前一爐香,修得來世鐵心腸】這樣的感覺
這句話是古人對養育子女有所感觸,而流傳的諺語。
真心呵護養育子女的父母,大多會自嘲,說今生那些兒女是來討債的;
然而天下父母心,大多是愛護自己的子女的,總是放不下操心,
(1)去別人家裡,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..
(2)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,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於對方的,
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..
*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
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,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,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,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。例如問他「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?」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,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。
*尋求其他解決之道
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,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,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。例如,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,建議他到客廳去玩,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。
*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
做媽媽的總是嘮叨,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,母親氣得半死。
當晚,父親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。
兩人走了好久,父親說道,
頂撞媽媽時,下列的事任選一樣,做到後,才有頂撞的權利:
1.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(孕吐)
很棒的網路文章,說得很貼切,也很深刻。
所以,要開始時時警惕自己
在父母與自己觀念不和時
盡量不要用爭吵這麼傷人的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