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小孩區辨世界的多元性
孩子危機觀念的分齡教育
2歲—不離開大人視線
3歲—辨識並處理危險情境
4、5歲之後—可和孩子討論危機處理方式
4大自我防護觀念
1.避免走失、綁架—人身安全的維護
2.避免騷擾、性侵—身體自主權的維護
3.避免掉入危險情境
4.已經碰到可能危險的情境
培養親子間的信任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
教小孩區辨世界的多元性
在教小孩了解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壞人存在的時候,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惠瑄表示,爸媽首先要想清楚:這是一個安全的世界?還是危險的世界?到底要小孩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?雖然讓小朋友具有危機意識是很重要的,但如果家長太過強調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危險,孩子很可能會過於緊張,反而容易對於接觸外界感到畏縮,對於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和自信心有所牴觸,這也並非爸媽樂見的結果。
因此邱惠瑄心理師建議,可以盡量讓小孩懂得區辨什麼是危險的情境,讓他們了解世界的多元性,並不是非黑即白(譬如不見得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壞人,也並非所有的熟人都是好人),不要讓他們感覺是隨時受威脅的,然後再教他們怎樣保護自己。
所以爸媽在教導孩子安全概念的時候,分寸需拿捏好,不要矯枉過正,因為安全感對於幼兒來說還是很重要的。一個有安全感的小孩,他會比較有自信心,在面對未知環境的時候,比較能夠以勇敢冒險的精神去處理,而不是一味的害怕和逃避。
孩子危機觀念的分齡教育
至於幾歲的孩子該開始教他如何保護自己?邱惠瑄心理師表示,不同的年齡層當然有不同的教導方式,要用該年齡層幼兒能夠理解的言語去述說,而且要注意的重點也不盡相同:
2歲—不離開大人視線
基本上2歲和3歲都是大人不能離開視線的年紀,而2歲的幼兒,可能還難以完全理解如何判斷危險,所以爸媽除了隨時注意跟緊孩子外,也要叮嚀孩子不要離開大人的視線範圍。
譬如有時候小朋友可能跑很快,一溜煙就不見,爸媽也許會來不及跟上;或是孩子突然被什麼玩具或東西吸引,而中途跑開讓爸媽一時找不到人。遇到這種情況,一定要立即提醒孩子,務必要養成跟在父母身邊的習慣。
另外,2歲的幼兒可開始教他一些簡單的概念,譬如遇到不認識的人靠近可以大叫,並教他記住爸媽的姓名、手機號碼和住址等。而爸媽也需注意為孩子把關,確保幼兒周遭是可信賴的人,身處在安全的環境之中。
3歲—辨識並處理危險情境
到了3歲,小朋友開始具備較完整的邏輯思考能力,便可以教導他們危險情境的辨識和處理。至於平時該如何養成小朋友的警覺心和危機應變的能力?邱惠瑄心理師建議,這個階段的小朋友不妨用說故事的方式,譬如看有關預防壞人情節的繪本,或是爸媽自己編故事和情境,讓小朋友知道不要跟陌生人走、不要隨意拿別人給的東西…等觀念。
最佳壞人故事代表:小紅帽與大野狼
如果爸媽覺得有關壞人故事的繪本不好找,自己又編不出什麼太有趣的故事,其實有個經典童話,就是用來教育兒童要有安全意識,千萬不能隨便聽信陌生人說的話,那就是「小紅帽與大野狼」!相信這絕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,就算沒有實際的繪本,爸媽也可以在睡前講給小朋友聽,就能夠建立基本的危機概念囉!
另外像是「七隻小羊和大野狼」的故事,以及「小兔子乖乖,把門兒開開」的故事與兒歌,也都是在告誡小朋友同樣的事情,如果不是爸媽本尊,就千萬別開門!對爸媽來說,也都是非常好的幼兒安全教材唷!
4、5歲之後—可和孩子討論危機處理方式
至於4、5歲的小朋友,思想就更成熟了,不但較能從他人的觀點來看待事物,也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便可以教導更多保護自己的方法和觀念。所以除了上述2~3歲的所有方式外,邱惠瑄心理師建議這個階段的小朋友,也可以丟出問題給他們,譬如遇到某種情境該怎麼辦?有時候孩子自己提出的解決方式其實還不錯,就可以用這個方式,或是爸媽另外有更好的處理方法,也可以補充給孩子,一起討論出更多種應變方案。
4大自我防護觀念
了解幼兒各個階段的教導重點後,便可再來細分各種危險情境該如何預防與處理?邱惠瑄心理師談到,父母最擔心5歲以下幼兒遇到的危險情境,通常就是走失、被拐走、被綁架、被騷擾,或是被性侵等等,以下便提出4大重點,關於幼兒自我防護的觀念與做法:
1.避免走失、綁架—人身安全的維護
邱惠瑄心理師指出,如果要預防幼兒走失或被綁架,其實主要責任在於父母親,因為和孩子的距離出現了漏洞,才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形。但一方面也要教導小孩關於人身安全維護的概念,讓孩子了解保護自己的重要性。
因此,除了父母親的視線一定要跟著小孩,也需提醒孩子,當他離開你的視線的時候,一定要讓你知道。比如在百貨公司某個玩具區,孩子想去另一個玩具區的時候,便務必要告知父母,讓父母的視線跟著轉移,絕對不能在大人不知情的狀況下自己一個人前往。
2.避免騷擾、性侵—身體自主權的維護
如果要避免幼兒被騷擾和性侵,便要教導他們關於身體自主權維護的觀念。邱惠瑄心理師表示,大約3歲的幼兒已開始具備這方面的邏輯思考能力,可以透過故事、和孩子一起討論,或是做些模擬情境來演練。
比基尼範圍是隱私部位
比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告訴孩子,只要是穿泳裝時會覆蓋到的身體範圍,都是不能讓人隨意碰觸的隱私部位。如果有任何人碰觸這些地方,一定要立即讓爸爸媽媽知道。
尊重人與人之間的親疏界線
另外也可以告訴孩子,關於任何人的抱抱或親親,如果感受到不舒服,就可以表達「我不喜歡這樣」!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尊重彼此的界線,每個人的親近(接近)程度是不同的。
比如長輩很喜歡親親抱抱小孩,或是聚會中遇到的親朋好友,如果想跟孩子有進一步的接觸,都可以教導小孩跟大人說:「阿公你應該先問我,我願不願意讓你抱喔!」大人問過後,小孩再答覆願意或不願意。或者離別前的kissgoodbye,小孩也是有權利可以拒絕的。
教導允許和不允許的行為
不過要注意,別讓小朋友誤以為所謂「維護身體自主權」,就是通通不准別人碰!這當中其實有不同的分寸拿捏,也存在著親密和陌生的區別。
或許有家長會直接教小朋友,凡是陌生人一律不能碰觸自己的身體,但這樣亦會造成孩子的困擾,並可能會在幼小的心靈中建立了過多的防衛與界線。
邱惠瑄心理師談到,父母不妨告訴孩子,如果大人想跟你握握手、摸摸頭或是拍拍肩等,一般情況都是可以允許的,沒什麼關係的。但若是碰觸小朋友的比基尼範圍、抱得太久或太緊,或是沒有經過允許的親吻任何地方,這些都屬於不能被允許、需要馬上告訴家長的行為。
家長要把關隔絕可疑人物
此外,部分家長自己的態度也需要修正並維持一致性,譬如若有大人沒經過小孩同意,便逕自親他或抱他,當小孩顯露不耐或不喜歡時,有些父母反而會訓誡孩子:「叔叔抱一下有什麼關係?」或是「給阿伯親一下啊!怎麼這麼不大方?」如此將容易造成孩子混淆。
而且社會上許多兒童遭受騷擾或性侵的案件,有非常大比例都是熟人所為,家長自己亦需提高警覺,慎重過濾任何可能有危險的人事物。比如家族中、朋友圈中有哪位令爸媽不太放心的人物,在聚會前也可預先提醒孩子注意,需避免單獨相處,並且不可讓人任意碰觸身體。平時也可告訴孩子,身邊有哪些人是值得信賴的,跟他們在一起可確定是安全無虞的,譬如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等。不過邱惠瑄心理師強調,家長本身對於信任圈一定要判定清楚,免得反而引狼入室,讓孩子處於危險情境。
別忽略小男生的身體自主權
如果家裡有個寶貝女兒,緊張一點的爸媽很可能每天都會對她耳提面命:「千萬要小心怪叔叔!不要被別人亂摸!」之類的,但如果是兒子,雖然也是寶貝,但對於這些遠離怪叔叔的教導可能就不會那麼重視,甚至有些爸媽還會說:「你是男生耶!被摸一下有什麼關係?」
其實別以為小男生不用緊張,社會上同樣有許多案例都是小男生遭受性侵,而且這些孩子在心理和身體所受到的創傷,絕對和小女生的嚴重程度是相同的。所以邱惠瑄心理師表示,教導小男生預防壞人,請和小女生相同規格,不要以為是男生就沒關係。
3.避免掉入危險情境
接下來就是教小孩怎樣避免掉入危險的情境,除了家長要先確保小孩身處的環境是安全的,身邊的人也是可靠的之外,也要讓小朋友懂得拒絕誘惑,尤其是天性特別好奇,或對人友善不怕生的孩子,需注意被任何陌生人或熟人拐走。
不隨便收受東西,都要先問爸媽
壞人最常見的手法,就是拿糖果或玩具來拐騙小孩,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習慣,絕對不能自己收受別人給的東西,務必要經過父母允許才可以,即使再熟的人都一樣。
不可以一個人行動,需告知父母行蹤
前面提到2、3歲的幼兒是不能離開大人視線的,但若是大一點的孩子,也必須叮嚀他,絕對不可以一個人單獨行動,如果要和哪個大人(如親戚、老師等)去哪裡,也一定要告知父母行蹤。
接小孩一定要經過授權
邱惠瑄心理師強調,平時要不斷的提醒小孩,即使是認識的人,甚至是老師或警察,一律都必須經過爸媽的同意(親自授權)才能跟他走。
邱惠瑄心理師以自己的經驗為例,如果去幼兒園接女兒,遇到鄰居的小孩,她便會親自打給鄰居的爸媽確認,是否需要幫忙一起帶回家,並且讓小孩自己和父母通電話做doublecheck。這樣做一方面也示範給孩子看,如果鄰居哪天也想順道帶她回家,一定要做同樣的事情和爸媽確認。
遇到問路的人,不能帶路
對於4、5歲較大的孩子來說,如果遇到問路的人,可以告訴他怎麼走,但是絕對不能幫他帶路,以免落入和陌生人單獨相處的情境。即使是在幼兒園裡也一樣,不要覺得距離近沒關係,就獨自帶著陌生人到沒有老師與同學的不同空間,許多不幸事件就是在無所謂與近距離中發生的。
4.已經碰到可能危險的情境
如果爸媽帶著小孩到百貨公司、大賣場或夜市等人潮多的地方,都要特別小心注意,並預先教導小朋友萬一遇到走失的情況該怎麼處理:
大哭沒關係,但不要隨便跟人走
若是已經遇到危險的情境,比如和爸媽走散,或是有陌生人試圖接近,小一點的孩子,就可以教他大哭沒關係,一方面爸媽可以循著哭聲或圍觀群眾找到他,一方面如果真的遇到壞人,大哭聲也相當警鈴聲可以將壞人嚇跑。同時也務必再次叮嚀孩子:絕對不要隨便跟任何人走!
教小孩服務台的位置和功能
邱惠瑄心理師建議,若是帶孩子到百貨公司或任何場所,有服務台的話便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其位置和功能。可以跟孩子說:「如果跟爸媽走散了,就記得在這個地方,可以跟服務台的阿姨說你的姓名和爸媽的姓名,請她幫忙廣播,爸爸媽媽就會馬上來這邊找你!」但若孩子記不住服務台位置,或是人潮太多無法前往,也可以告訴孩子:「萬一到不了服務台,就留在原地,想大哭也沒關係,爸爸媽媽一樣會來找你!」
遇到壞人的處理方式
邱惠瑄心理師表示,為避免孩子在真的遇到壞人時不知如何反應,平時可多跟孩子做演練,並教導臨場應變的危機處理方式:
1.呼救練習:讓孩子找出自己能夠發出最大音量且最順暢的句子,如:「救命啊!有壞人!」或「救救我!」等等,以免遇到突發狀況,孩子難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呼救反應。另外也可讓孩子隨身攜帶哨子以備不時之需。
2.遇到壞人,要跑往人多的地方:假設孩子在走失落單時遇到壞人,或是被壞人騙走,但是還能逃跑的情況,要讓他知道盡量往人多的地方跑,並可邊跑邊叫以吸引路人注意。
3.被抓住時要保持冷靜:萬一不幸被抓住,則要盡量保持冷靜,不要激怒壞人,隨時找機會離開,或想辦法傳遞訊息給別人。
4.不能說的祕密一定要講:另外還有一種情形,是壞人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,卻要孩子保密不要告訴任何人,為了預防這種情況,爸媽平時便要教導孩子:「如果大人說要保密,就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!」
培養親子間的信任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
邱惠瑄心理師最後談到,要預防寶貝被壞人傷害,除了千萬別讓年幼的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,平時親子間的信任感也是很重要的。
比如孩子和父母傾訴發生了什麼事,父母的態度卻是:「你就是愛騙人!」或者:「老師怎麼可能對你這麼兇?是你自己不乖吧?」這樣孩子將再也不願意告訴爸媽真實發生的事情,只會悶在心裡不說,終致情況日益嚴重。
此外,爸媽也需避免預設立場,認為熟人或幼兒園的老師都是沒問題的,不要排除任何的可能性,也不要輕忽任何一條線索,才能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。
邱惠瑄
現職: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
學歷: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諮商教育所碩士
經歷:中國文化大學城區部學生輔導中心副主任、大專院校兼任心理師、全球職涯發展師大中華區總訓練師、企業講師
留言列表